星期一, 7月 05, 2010

世界盃二三事

我本來並不太想寫關於世界盃的文章,原因是自2004年的歐洲國家盃以後,我就不太留意足球壇的事,直到2006世界盃時才溫一溫書,之後又要到現在才又再溫一次書,我對足球界的東西自然不會太靈光。為免出醜,可不寫就不寫了。

不寫不寫還須寫,沒錯是因為我最愛的巴西輸波了,而且還輸得頗難看。巴西輸,一半是輸給球証,另一半是輸給了自己。想不到巴西球員應付逆境的能力是如此的差,只被追和就成隊散晒。沒錯,散晒的原因和球証的執法水準有很大關係,但荷蘭佬不知是聰明還是什麼,知道球証不會輕易出黃牌,就索性打得粗野一點,充份利用球証的執法,反正也不會收黃牌的。巴西佬不夠EQ,面對這樣的球証水準,他們就燥火了,除了卡卡等少數人之外,其他人都將球証當作敵人來鬧,將精力都放在球証身上,真正的敵人自然有機可乘,所以巴西就輸波了。

球証有問題,那就比賽後再想辦法對付他們吧。當然,要求一隊球隊在那惡劣的執法水準下仍然保持冷靜是有點過份的。球証出錯有時就難免的了,但這一屆好像特別明顯,也特別多。所以一直以來都有要求裝鷹眼或重播,以減少誤判的聲音,奈何國際足協一直都沒有做。我本來都相信國際足協那一套的︰足球是人的比賽,球証有誤判才會更有人味,更富娛樂性;用科技成本高,更會拖慢比賽節奏......等等,確是有其道理。有時那個人是否插水,是手球還是波打手,就算有什麼鷹眼也很難判斷。

但我看見英格蘭對德國時的第二個入球被判詐糊時,我開始動搖了。我開始覺得,至少在入球是否有效這一件事,用科技應該是可以輕易幫助球証判斷吧?在足球這種每一球都足以改變形勢的運動,是否應該更認真的看待每一個入球?當然每時每刻都用科技就太費時了,但為了公平和清楚事實,在入球是否過了白界、應否吹罰十二碼等的關鍵時刻,是可以犧牲一下比賽節奏的。我想各個努力爭取入球的球隊都會同意吧。

現在剩下的四強中,無論怎樣看都是德國最恐怖。只要給他們領先一球的話,最後就可能會大炒對手。他們是將團隊精神實行得最徹底的隊伍,也是「團隊比個人重要」一方最有力的證據。對於剛領悟團隊精神的我來說,也許該試試喜歡德國隊------雖則我本來都不討厭他們的。

沒有留言: